安徽聚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科研动态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研发应该投入多少?

发稿时间:2017-07-10来源:聚元生物
    新闻事件
    这一期的《自然药物发现》杂志发表一篇分析文章讨论制药公司应该如何分配研发资源。传统的模式是把销售的一定比例用于开发新产品,但作者发现这个模式效率很低。作者统计26个主要生物制药公司过去12年研发投入和新药产出以及股东收益关系,发现产出和研发投入强度本身关系不大,而和投资波动关联较好。研发投入越稳定,投资效率越低。这背后的原因是投资机会并非均匀分布,如果不分丰年、灾年一样投入必然会影响效率。而效率较高的公司如百健则频繁根据投资机会大幅增减研发投入。
 
    药源解析
    这些道理估计很多人早就知道了,但实际操作中确实不容易做到。任何公司都不会象军队一样和平时期就是演练,只有战争时才开始工作。每个部门、每个员工都有年度考核,无论是否有足够的科学、市场机会,每人每天都要干满8小时。更深层的原因是投资机会并非显而易见。百健过去十年确实比较成功,但也肯定有借高利贷打麻将输破产的。
 
    收购是少数自由度较大的研发投入,所以不同类型公司主营研发不同阶段可能是个合理模式。小的生物技术公司比较灵活、负担小,可以根据科学机会借助VC和CRO的帮助快速遴选、富集优质项目。而大企业则可以常备重武器部队,主要负责投入强度大的晚期开发。这样可以保持相对精干的两类不同企业,长期可持续性可能优于维持全能型企业。CRO也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现在竞争激烈,时间是个非常关键的因素,与CRO的磨合与沟通可能是个时间成本。
 
    这个模式的缺点是如果项目潜力很大,发现者可能宁可从头建立自己的开发团队,或者CRO如果做得足够全面也会自己寻找属于自己的早期项目,以获取最大回报。如果项目真是好项目、或者CRO确实技术全面,特定条件下自己开发回报可能确实最大,但一旦整个机构建立起来必然会在灾年时被迫低效率使用。所以现在的主流模式几乎是一个不可避免的热力学谷底,只要给予足够时间就会形成一定规模。
 
    当然最好的情况是丰年越来越多、灾年越来越少,虽然灾年丰年都是相对的。如果PD-1与KRAS之间多一些CD38、PARP、CDK4/6这样的项目也会形成一个缓冲保护区域。优质项目出现的高随机性和新药开发的高投入/高回报是现在主流模式虽然效率不高但难以被取代的核心原因,加快优质新靶点的发现可能是最可靠的改进研发效率手段。
| 新闻中心 | 服务中心 | 技术平台 | 人才招聘 | 产品中心 | 关于聚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