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血病移植治疗的一次“革命”:微移植
白血病俗称“血癌”,是源自骨髓的一种恶性疾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目前,国内白血病的临床治疗主要以化疗和造血干细胞移植为主,造血干细胞移植传统上分为两类,亲髓移植与非亲髓移植。亲髓移植的GVT强,疗效好有55%-75%的治愈率,但是靶向性不强,会对非肿瘤细胞也造成杀伤;非亲髓移植虽然不会有前者那么强的杀伤性,但是GVHD等并发症多,危险性大。
白血病治疗的新利器
来自解放军三〇七医院血液内科主任艾辉胜教授与他的团队首次发明了微移植技术,解决了传统造血干细胞移植的难题。微移植技术不仅能够发挥有效的抗白血病效应,而且去除了传统移植预处理的毒性,避免了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减轻了传统移植副作用,因此白血病乃至恶性肿瘤的治疗进入了“全新的治疗时代”。
2002年起,解放军三〇七医院血液内科主任艾辉胜教授与他的团队就开始进行原创性地白血病“微移植”技术研究。“经过近10年的研究,“微移植”终于取得成功,2011年底,艾辉胜教授在世界顶级血液学杂志BLOOD发表题为“半相合造血干细胞输注改善老年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疗效”的学术论文。
此项研究从2004年开始对老年白血病进行了系统的微移植试验和临床研究。在前期体外和动物实验的基础上,在国内外首先开展了HLA半相合微移植治疗老年白血病的原创性研究。58例年龄在60—88岁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采用微移植治疗后,病人的白细胞和血小板均较单纯化疗组提前恢复7—10天,严重感染率降到26.7%,完全缓解率达到80%,2年白血病存活率提高到38.9%。微移植后病人形成供者细胞微量嵌合体,而且全部病例均未见GVHD等移植相关并发症。这是迄今为止国内外所有老年白血病研究中治疗最好的结果。
同年,此文章入选“全球最具科学价值的生物和医学论文”,并称之为“急性白血病治疗的新利器”,这也意味着“微移植”开始被世界知晓并接受。
传统造血干细胞移植 VS 微移植
与传统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不同,“微移植”即具备传统移植抗白血病作用强、造血恢复快的优点,但又避免了“移植物抗属主病”等传统移植的难题,非常安全简便,并发症轻微。为血液病和肿瘤提供了新的更加安全高效的临床治疗手段,是对传统血液病和放射病治疗的一场“革命”。
打破年龄限制。微移植治疗的患者年龄范围在8岁到88岁。
提高生存率。传统治疗的老年患者2年无病存活率不到20%,而微移植的老年患者2年无病生存率接近40%。低危中青年急性髓性白血病的6年无病存活率可达到80%。
靶向性高。与传统造血干细胞移植相比,微移植只会对肿瘤或者说是尽可能多的杀伤肿瘤而不对正常细胞造成破坏,而且只需要对患者进行微量的注射便可以得到有效治疗,不需要进行大量的注射。
突破配型限制。传统造血干细胞移植中,HLA配型全相合或半相合。但半相合移植GVHD发生率高,而微移植则无HLA配型限制,也不受亲缘、血型限制。只要HLA配型不全相合的健康人都能够作为供者。
高效微毒。在传统移植中,清髓性移植是“高效高毒”,非清髓移植是“高效低毒”。然而,微移植不仅不采用致死剂量的放化疗,而且避免应用免疫抑制剂,仅应用针对白血病细胞的化疗,并输注造血干细胞促进造血恢复和发挥抗白血病效应,不仅微毒,而且高效。
“微移植虽然是新的移植理念和突破,但实际上也是在传统造血干细胞移植基础上发展而来的高效和微毒的新治疗手段。”艾辉胜教授曾在采访中说道,“微移植”是针对白血病的一种新的治疗途径,它采取输注的方式,在小剂量化疗后,向人体输入造血干细胞,通过引入健康的细胞杀掉病者体内的白血病细胞,清除掉受损的白血病细胞,使移植的细胞存活。
7月1日,2017第五届国际微移植暨移植免疫治疗学术研讨会(http://meeting.bioon.com/2017MST/agenda)将于北京隆重开幕,届时我国非清髓移植创始人和领导者,“艾氏微移植”创始人艾辉胜教授将出席此次大会,与大家分享微移植技术最新成果,这项创新技术将给细胞治疗带来怎样的突破,又将如何颠覆我们的认知?让我们一起期待!
2017-06-09 09:35:03